以下是民生報的文章:



台北的夜生活,因為有了Lounge Bar而與眾不同,不眠的人有了一個舒服、慵懶的空間;平常很ㄍ一ㄥ的上班族多了一個放鬆的管道;年輕有型的男女正需要一個精緻、漂亮的舞台伸展魅力……,今天就請你和我們一起,探索Lounge Bar的流行軌跡。



很多人都去過Lounge Bar,但是,很多人都不知道Lounge Bar背後的故事,也很難有人能為它下一個完整的定義。隨手翻開字典,Lounge的字義代表:「散慢地打發時間,懶懶地,臥躺在沙發上休息。」Lounge car是:「可供休閒、飲酒的車廂。」隨著時代的更迭,Lounge精神不變,只是換了樣子。



設計師牛建喬試圖為Lounge找到歷史的脈落。他說,在1930年代,Lounge是大飯店裡的酒吧,有比Bar、PUB裡更舒服的椅子,更寬敞的空間,入夜之後,紳士、仕女們可以在此優雅地等人、淺酌。



夜生活到了1970年代,音樂愈開愈大聲,能夠盡情舞動身軀的Disco成為主流;1980、90年代,熱鬧、歡樂的Night Club又掀起一波流行,而Lounge原本是隸屬Club裡的小空間,在這裡,沒有閃爍的燈光,沒有勁爆的節奏,音樂慢下來,感官刺激變少了,軟軟的沙發,人們隨興自由地稍做休息。



沒想到,到了現代,在休閒風、民俗風的帶動之下,原本只是一個「過度空間」的Lounge,竟然反敗為勝,從配角升格成為主角,專屬的Lounge Bar興起,Lounge Music大發利市;在精品級飯店,甚至用Lounge Bar取代原來的大廳,周末夜晚一位難求,只有住房才能享有優先入場的權利。



Lounge Bar為萎靡的夜生活帶來了一股清流,雖然燈光還是昏暗,但是清朗的落地窗、露天的庭園,少了藏污納垢的可能性,Lounge的複合性、包容性,讓更多人投入夜的懷抱裡。然而Lounge也是十分都會型的產物,音樂不對或人不對,就算有沙發有酒,也只是一個空殼子,完全稱不上是Lounge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proudisnothing 的頭像
    proudisnothing

    你的視野 決定你的財富

    proudisnoth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